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图文:揭秘武汉纺大“俄色泡尼罗斯专家天团”

2017-09-26 留学新闻
(原标题:图文:揭秘武汉纺大“俄罗斯专家天团”)

楚天都市报讯图为:古丽耶夫教授(右二)和布里亚尔教授(右一)指导中国学生图为:今年8月访俄期间,彭育园校长(右)和俄罗斯院士吉耶夫交谈图为:维克多院士(右)和博士生吴忻舟□楚天都市报记者张屏通讯员侯庆国庆节将至,同为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及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古丽耶夫和布里亚尔,假期的日程却被工作安排填满。两人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而在武汉纺织大学,这样的俄罗斯专家已有近20位。其中,6人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2人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近7年来,该校引进俄罗斯专家的步伐明显加快,新增的10多位专家中,6位为俄罗斯科学院、自然科学院院士。学校在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成为湖北省属高校的“排头兵”。为何纺大的顶级俄罗斯专家特别多?他们给武汉高校带来了哪些新变化?楚天都市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连散步100米都嫌浪费时间俄罗斯院士忙得“没空寂寞”“暑假我们回国了几个月,很想念武汉!想我们的实验室,还想我们的合作企业,不知道技术应用到哪一步了?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昨日,记者在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学院,见到了9月20日刚从俄罗斯飞来的古丽耶夫教授和布里亚尔教授,两人爽朗地笑着说,已经开始“三点一线”的“工作狂”生活了。两位是多年的好朋友、好搭档。在武汉纺大,他们的生活严谨而规律:早上6点起床,接着去实验室,中午去食堂随便吃点,不午休又接着干活,晚上回家自己做饭,之后看各种论文,忙到深夜。时常,还要去湖北和浙江的纺织企业做调研和技术指导。“虽然一个人在中国待很久,妻子一学期才来看我一个月,但我一点也不寂寞——太忙了!忙得来不及寂寞。”古丽耶夫说。工作狂,几乎是该校俄罗斯专家们的共同标签——来武汉纺大15年的维克多教授是国际服装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顶级专家,每年,他在该校待大半年,都是6点起床工作,经常晚上11点还在给学生回邮件。“他一日三餐就是面包咖啡水煮青菜,除了去汉正街调研服装业态,他连散步100米都嫌浪费时间。”维克多在武汉纺大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现为该校服装学院教授的叶洪光说。“虽说工作繁忙,但他们做事情精益求精、对学生也很负责。”该校机械学院党委大大梅顺齐介绍,学院有很多俄罗斯顶尖专家,他们很细心,连机械表面的涂层,都是亲自做配方亲自上涂料;再忙都会指导学生写论文、做分析。“专家们不在生活上提要求,说的最多的,是想再多去些企业走走看看,把自己研发的技术推广应用。”“这些顶级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校的老师们也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彭育园说。和俄高校合作培养第一批博士“邮件引才”虽“笨”却有效这么多踏实肯干的顶尖科学家,是如何来到武汉纺大这所湖北省属高校的呢?双方的渊源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2年,我们就和俄罗斯高校合作,培养了第一批博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彭育园介绍,双方的合作有历史渊源,时任该校人事副处长的他正是见证人。“那些年我们联合培养的10余名博士,目前均是我校教学科研与管理骨干。”“当时我作为首批的3名博士研究生之一,去了伊万诺沃国立纺织大学学习。”梅顺齐说,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是传统的纺织业中心,很多技术、理念都走在国际前列。“当时我就想,要是能把给我们上课的专家都请到学校讲学,该多好!”2002年第一位“落户”武汉纺大的库茨米切夫·维克多院士,就是通过这种“弟子引进”的方式来的。为引进更多专家,2011年,该校使出了“广撒网”的“邮件引才”法。这方法“笨”却有效——该校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在俄罗斯各大研究机构网站上找齐了机械类40余名院士的邮箱地址,挨个给院士发邮件,邀请他们来武汉纺大交流、讲学。靠简单、频繁的邮件联系,7位院士到校交流,3位院士被全职引进。而如今,该校的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已进入了“毫不费力”的新阶段——以才引才。2013年通过“邮件引才”来到学校做全职教授的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古丽耶夫,当年就召唤来了他的小伙伴——俄罗斯院士布里亚尔。在武汉,两人像在俄罗斯时那样密切合作。如今,两人一人入选“外专千人计划”,一人成为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俄罗斯朋友很关心我们在中国的发展,经常要我们发照片给他们看。”古丽耶夫笑着说,尤其是今年1月,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大大大大的亲切接见,朋友们都很羡慕他!武汉纺织大学人事处处长高建勋介绍,俄罗斯专家在该校已越来越常见。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安德里昂、俄罗斯农业机械科学院院士撒哈巴维奇等20余位专家先后到该校交流、讲学。将科学方法引入纺织研究指导学生屡在国际上获奖“来武汉纺织大学后,校方邀请我去很多企业参观,我看得很激动,当时就想,他们需要我,我要留下来。”古丽耶夫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工厂里热火朝天,虽然有些技术还比较落后,但大家都求贤若渴,期盼着能有更多的好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做科研的人,最盼望的就是用自己的技术,改变社会。中国目前关键纺织机械基本还靠进口,我希望在5年内,将国产核心部件的水平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武汉纺大教授、湖北省唯一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维克多,在武汉纺大住了十多年的原因,哪怕他如今仍然不能接受中国的饮食。“艺术是可以跟科技结合的,它自有一套可以测量的方法。”他说,目前他正在开发3D试衣、建设服装人体数据库、尝试改进中国人体型分类标准。“我希望,把更科学的方法引入中国的纺织业。”记者了解到,多年来,俄罗斯专家已做出了不少成就。在维克多教授的促成下,武汉纺大以第一个中国成员的身份,加入了“欧洲纺织大学联盟”,已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接轨;在古丽耶夫教授的技术指导下,宜昌经纬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轮胎帘子线、高档地毯加工设备已在国际纺织展上获了奖,远销欧美;更多学生,在俄罗斯专家们的帮助下,远赴国外留学、参赛,或在SCI上发表论文。因为在中俄高校交流中取得的突出成绩,2015年12月,湖北省教育厅将湖北首届中俄高校论坛放在武汉纺织大学举行,40余所两国高校的校长、专家学者出席,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俄高校交流新机遇”展开研讨。“专家们的愿望非常朴素,就是希望能够多出成果、多应用,我们一直在尽力提供帮助。”武汉纺大校长彭育园说,该校为每名全职专家提供了一套150平米左右的房子,都是装修布置好的,非全职专家则提供专家公寓;学校专门为高层次人才安排了专项科研启动费和配套费,并尝试采用协议年薪制;还为每位专家配备了科研助手,甚至生活助手,对外国专家的困难,不管大事小事,都要第一时间解决。引进了俄罗斯专家的学院,基本都设立了专门的技术研究中心,还在省内外多家纺织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点。引进一个海外专家就是打开一扇窗户□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彭育园我校海外引智这么多年,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顶尖海外专家就像一把钥匙,能带领我们走进新的领域。比如我们过去是被动参加国际会议,现在通过这些专家的引荐,已经进入到了核心圈子,就可以主动有所作为,代表中国的纺织行业在国际上发声;比如我们遇到了困难,这些专家知道解决问题的钥匙,可以帮我们找到相关人。他们的眼界开阔,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中国的进步日新月异,海外专家也希望能分享中国的进步成果。我们在引进专家时,不是只提要求让他们做做报告就够了,我们希望多一点全职专家,可以带学生、带论文、指导学生毕业,帮助我们培养人才。未来,根据“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我们还将在纺织、服装、艺术等学科上,重点引进俄罗斯专家,以帮助我们向一流学科迈进。

(原标题:图文:揭秘武汉纺大“俄罗斯专家天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