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诛杀安德海的丁宝桢 死后为何不落叶归根而是葬于山东

2019-04-25 留学新闻

清朝晚期出了一个红极一时的太监叫安德海。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宫廷内外骄横无比,连同治皇帝载淳、恭亲王奕訢都不放在眼里。不成想,1869年,安德海出宫,到江南采购同治皇帝大婚所用之物时,被另一个更牛的人物逮住杀掉了。

这个人叫丁宝桢,当时担任山东巡抚。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生于1820年。1853年,33岁的丁宝桢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名列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2名,进入仕途。此后,丁宝桢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


诛杀安德海的丁宝桢 死后为何不落叶归根而是葬于山东


1886年4月21日,丁宝桢病逝于四川成都,享年66岁。丁宝桢为官清正廉洁,朝廷所发俸禄大多数救济了贫困百姓,以至于债台高筑,无钱办理丧事。最后,还是丁宝桢的下属一起凑钱,办理了丧事。

丧事办完了,就要扶柩回乡了。中国人有落叶归根的理念。一个人,不管生前漂泊多远,死后都会归葬故里,“魂归故里”。丁宝桢的家乡是贵州平远,照说他的灵柩要送回贵州平远。而且,四川与贵州相邻,送回贵州更为方便。可是,丁宝桢的灵柩却经过长途跋涉,从四川成都运抵山东济南安葬。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丁宝桢在贵州平远已经无家可归。

原来,丁宝桢当年考中进士后,没有多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丁宝桢按照制度辞去官职,返乡丁忧。就在丁忧期间,贵州发生“匪患”,侵扰百姓。丁宝桢为了保卫家乡的安宁,散去所有家产,变卖祖传房屋,组建了一支800人的队伍,与“匪患”作战。

诛杀安德海的丁宝桢 死后为何不落叶归根而是葬于山东

后来,“匪患”虽然被平息下去,丁宝桢的老家却不存在了。1863年,丁宝桢到山东任职山东按察使后,便带着家眷和兄弟族人们一起赴任。

丁宝桢在山东先后任职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和山东巡抚,前后时间长达13年之久。期间,丁宝桢的妻子谌氏和二哥等人先后辞世。丁宝桢向朝廷请旨,将亲人们安葬在济南。清朝规定,易地做官者,不能把家安在任职之地。可是,朝廷鉴于丁宝桢的特殊情况,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丁宝桢在济南购置10亩土地,作为亲人去世后的安身之地。

山东是著名的孔孟之乡,有着深厚的人文环境。丁宝桢从小就熟读孔孟著作,仰慕孔孟之乡。同时,丁宝桢长期在山东任职,与山东结下了特殊的情谊。

丁宝桢在山东期间,为山东父老做了大量的民生实事。

1875年,丁宝桢以“靖海安边”为名,在济南建造了山东机器局,而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使外洋一人夹杂其中”,制造了一批性能优良的武器。

诛杀安德海的丁宝桢 死后为何不落叶归根而是葬于山东

1871年和1873年,黄河在山东境内两次决口。丁宝桢亲自前往抗洪抢险第一线,与役夫同甘共苦,堵住了决口,还修建了长达250里的障东堤修好后.此后,该地段近百年不再决口,保证了方圆几百里村庄里数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869年,丁宝桢创办了山东第一家新式学堂——尚志书院。尚志书院不但传授传统儒学,还教学天文、地理、算术等,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丁宝桢还创办了山东第一家官办书局——山东书局。丁宝桢在百忙之中,还为山东书局校勘刻本《十三经读本》。

丁宝桢在为山东父老造福的同时,早已将山东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因此,立下死后归葬山东济南的遗愿。

1886年丁宝桢病逝于四川总督任上后,山东父老联名具奏朝廷,请求将丁宝桢的灵柩运回山东济南安葬。

朝廷下旨,准许丁宝桢灵柩归葬济南:“准葬山东,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并追赠其太子太保,谥号“文诚”。丁宝桢的灵柩可以一路直行,遇水搭桥,逢屋拆屋。丁宝桢的长子丁体常担忧这样做会扰乱民众,不符合丁宝桢爱民如子的情怀,便舍近求远,走水路回到山东济南。

第二年,丁宝桢的灵柩回归济南,安葬于丁家林地元配谌夫人墓的东侧。济南士绅百姓“郊野祭吊,军民悼哭”,场面令人感动。这是对一个地方官员最好的怀念吧。

【参考资料:《清史稿·丁宝桢传》《故纸堆里揭秘丁宝桢》等】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合作,投稿等事宜请私信联系

对此文涉及话题感兴趣的,请关注公众号(你我在关注)ID:niwozaiguanzhu 微博号:你我在关注

本文作者:新青年之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69900055979674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