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2019-05-31 留学新闻

凡是看过《隋唐演义》小说或电视剧的朋友,都不会对李密这个人感到陌生。

与李元霸、宇文成都等虚构妖孽不同的是,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中很牛掰,在现实中也很牛掰;

他出身官宦世家,祖上四世三公,少年入侍大内,隋炀帝前站过岗,瓦岗寨上称过王;唐高祖李渊做他大哥,秦琼程咬金是他小弟;

他不甘平庸,抛家舍业,投身反隋,甘落草莽,宁做风云一时雄,不做京城富家翁;

他有过失落之际,也有过得意之时;

失落之际,隐姓埋名,流窜他乡,赋诗言志,涕泪交流;

得意之时,拥众百万,兵临洛阳,睥睨天下,群雄拜服;

最后兵败降唐,又心有不甘,意图东山再起,怎奈大势已去!至于夜遁桃林之舍,仓惶陆浑之南,半度而遇伏,遂命丧盛彦师之手。将星陨落,三军恸哭,归葬黎阳之山,坟高七仞,一代枭雄至此安息。

观李密事略,知其本非帝王之器,奈何造化弄人、身不由己。让我们翻开史书,细细品读李密“失控”的一生。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李密

李密,字玄邃,祖上是辽东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李密家世显赫,从曾祖开始就是朝廷重臣。他的李宽,在隋朝是上柱国、蒲山郡公。当时的制度,父辈做高官的,儿子可以凭借着“荫庇”而直接做官。李密少年即被任命为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

对于平常百姓而已,这个起点,已经牛破天际了。十几岁就在皇上面前伺候,就算没啥大功也能混个眼熟不是,把皇帝伺候高兴了,荣华富贵还不是唾手可得?

可惜李密当时并不是很开心,一是这个左亲卫府大都督、千牛备身的职位,听上去牛逼轰轰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其实就是个大内侍卫,说白了,就是皇帝的警卫员,品级不过正六品,只比县令高一级而已。

另外侍卫的工作极其枯燥,成天除了一本正经地戳在那儿之外,就没啥事情做了。李密毕竟是少年人心性,正是上蹿下跳的时候,于是每天值班的时候,不由得东瞅瞅,西瞧瞧,盼着早点儿下班。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有一次,隋炀帝在殿上与朝臣议事,无意中看到殿前站岗的侍卫中,有一个肤色很黑的年轻人,东张西望的,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由得心中不悦。他问在场的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左边那个黑脸的孩子是谁家的子弟?”

宇文述瞅了一眼,答道:“回陛下,那是已故的蒲山公李宽的公子,叫李密。”

炀帝说:“这孩子东张西望的,不适宜担任宿卫的职务。”

隋炀帝的眼光还是很毒的。这一句话,就好似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李密的人生便在此转向,开始了失控人生的第一步。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隋炀帝

皇帝对侍卫不满意,身为主管官员的宇文述自然不敢怠慢,马上就找李密谈话。因为李密毕竟是勋戚子弟,直接一句话打发走也不合适,宇文述看他年龄小,就使出了长辈哄小孩子的那一套,和蔼可亲地对李密说:“你这么聪明,应该努力读书,在才学上取功名,这才是正途。区区侍卫之职,太屈才了。”

李密正好也不太想干了,听了宇文述的话反而很高兴。于是就经常推脱身体不舒服,请假不去上班,待在家里闭门读书。他听说大儒包恺住在缑山,就套了一驾牛车去拜访。

李密一手抓着牛鼻绳,一手拿着一本《汉书》观看,装书的布套子就挂在牛角上。这副造型自然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这是谁啊,边赶车边看书,太不注意交通安全了。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说也凑巧,太师杨素正好经过,看到了李密且行且读的样子,不由得好奇,就吩咐仪仗不要惊动,独自骑着马,悄悄跟在李密后面,问道:“这是谁家的书生,读书这么用功啊?”

李密正翻到《项羽列传》这一章,看得津津有味,听到有人说话,回头一看,这不是当朝太师吗?慌得赶紧从牛车上跳下来,大礼参拜。杨素见他挺上道,就问他是谁家子弟,读的什么书,李密一一据实相告。

杨素听了,对李密颇为赏识。回府后,杨素跟儿子杨玄感谈话时,提到了李密,说:“李密虽然年轻,但见识气度,比你强多了。”杨玄感听了父亲的教诲,暗暗记在心中,并主动地跟李密接触,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混熟了,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杨玄感趁着隋炀帝远征高丽的机会造反,就把李密从长安接到了黎阳,奉他为谋主。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密从长安跑到黎阳跟着杨玄感一起造反,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决策失误。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杨玄感属于典型的志大才疏的官二代,用李密的话讲,叫“好反而不图胜”,什么意思呢?就是喜欢造反但对胜负不是很上心。这不要人老命吗?

李密刚到黎阳,就为杨玄感献上了夺取天下的三条计策。其一、趁着炀帝远征辽东,马上攻占幽州,断其归路,可不战而擒之,此为上计;其二、趁着大军在外,长安空虚,可倍道兼行,不要管沿途州郡,直扑长安,然后凭借着关中之险固,再图天下,易如反掌。此为中计。其三、采取就近原则,先打东都洛阳,不过东都城高池深,胜负难料。这是下计。

李密的第一条计策,是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拿下了炀帝,如同当年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事半功倍。第二条计策,采取釜底抽薪之法,直接拿下京城,造成神器易主的既成事实,然后再图天下。

这两条计策虽然不是万全之策,但却是够大胆,也够狠辣,深切符合“富贵险中求”的乱世生存法则,即使不成,也能把局势彻底搅浑,浑水里面自然好摸鱼。

但杨玄感却令人大跌眼镜地选择了第三条,就近攻打洛阳,还说这才是上策。这一选择,足以断定杨玄感是一个目光短浅的草包。洛阳乃是东都,其城池坚固程度不亚于长安,而且当时隋炀帝的孙子越王杨侗留守在此,戒备森严,更要命的是洛阳地处中原四战之地,一旦不能快速占领,那么旷日持久,四方勤王大军一到,反成瓮中之鳖。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而杨玄感的理由简直让人无语:“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不取之, 安能动物?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

意思就是说,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城内,如果不拿下东都,那什么要挟他人?再说,有城不打,如何壮我声威?

第一条理由就暴露了杨玄感的愚蠢。历代造反,都是要宣扬当今天子无道,我欲救黎民于水火等等,文武百官都是统战的对象,你拿人家撒什么气?人家的家属又有什么罪过?就是黑社会火拼都不会轻易动人家的家属,杨玄感堂堂大将居然打起了劫持人质的主意,这还没开始就已经拉了满朝文武的仇恨。估计他爹杨素要是知道了,得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而且,洛阳贵为东都,经历代朝廷苦心经营,攻破它的难度系数简直令人发指。即使李密后来拥兵数十万,在洛阳城下与王世充大小百余战,也只是在城门口放了把火而已。

杨玄感不是李世民,洛阳城里还有个王世充,王世充有些事情做的比较荒唐,但守城打仗确实是行家里手,隋朝末年不可多得的大将。

第二条理由,打洛阳居然是为了壮我声威,怀疑杨玄感是不是小说看多了,每次打仗前都得大喝一声:“大将杨玄感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今日洛阳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打仗的成功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趁他病要他命。李密所献的前两条计策都是出于这个考虑。

所以还在长安时,李密就曾对杨玄感说:“两军阵前,大喝一声,把敌人吓个半死,我不如你。招揽天下英雄而统御之,你就不如我了。”

这个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这个时候,李密应该能够看出来,杨玄感和自己之间,远远没有达到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那种“鱼水之情”,彼此之间对对战略战术的理解差别太大,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所以,此时李密最佳的选择,就是马上寻找时机离开杨玄感。

但是李密没有选择离开,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对杨玄感还抱有希望,希望他碰到钉子之后能幡然悔悟,继而相信自己。但是历史却跟李密开了个玩笑。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杨玄感还是选择攻打洛阳,结果一路连战连捷,更加认为自己的决策是对的,同时对李密起了轻视之心。一次战斗后,他俘获了内史舍人韦福嗣,若获至宝,让他与李密共同参掌军机,其实就是在逐步分化李密的权力。

韦福嗣是名臣韦世康的次子。他父亲名气很大,但他本人却没有多大本事。杨玄感重用韦福嗣,无非是想借重韦家的名望。但韦福嗣压根儿就不想屈身事“贼”,一心想着逃回京城,所以为杨玄感的谋划,大都是糊弄事,要么就是试图两边讨好,跟自己留个退路。

李密见这样不是事,就劝杨玄感杀掉韦福嗣,以绝后患,结果杨玄感轻飘飘地说了一句:“不至于吧。”就把李密打发了。

当此之时,李密已经意识到了杨玄感完全不是成事之人,“好反而不图胜”,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新唐书

杨玄感久攻东都不下,隋朝的政府军开始组织力量进行围剿,最先抵达的是宇文述和来护儿的部队。杨玄感这才慌了,忙问计于李密。李密就建议他诈称在陇西镇压义军的元弘嗣造反,派遣使者来迎接杨玄感入关,这样可以遮人耳目,借机西进。

李密这样建议,实际上准备实施自己最早提出的釜底抽薪之计,如果西进策略能够顺利实施,还有扳回局面的机会。但是再好的谋略也干不过猪队友,尤其是这个猪队友还是老大的时候。

在西进的途中,当地的一些投降派为了讨好杨玄感,就撺掇他说,弘农宫近在咫尺,宫内囤积着大量的金银珠宝、粮草军械,如果能攻打下来,将会极大的充实我军实力。杨玄感一听大感兴趣,便下令军队停止西进,转而攻打弘农宫。

李密一看杨玄感又犯傻,赶紧劝他:咱们大军西进,本来就是遮人耳目的事,兵贵神速,况且追兵在后,这个时候怎么能停下来去抢钱呢?杨玄感不听,只管带兵去打弘农宫。

弘农宫是隋炀帝的行宫,其实就是一座小型城池。因为是皇帝巡幸时居住的场所,所以里面囤积了大量物资,也驻扎了一定数量的侍卫和士兵,防御能力也是很强的。杨玄感临时起意去攻打,结果围攻了三天三夜,到底没把小小的行宫给打下来。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这时后面宇文述的部队越来越近,杨玄感只得放弃了弘农宫,继续开拔西进。结果没走多远,就被追兵赶上了,一场恶战之后,杨玄感兵败自杀(授意他弟弟杀了他),李密也只好仓皇而逃。

李密在落难途中,曾隐姓埋名潜伏在乡间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李密最为困窘的时候,缺衣少钱自不必说,更主要是前途一片迷茫,走投无路的感觉真的很要命。无聊之中,颇有文学才华的李密写了一首五言诗: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李密在这个时候并无帝王之志。他的理想,只是想当一个萧何、樊哙之类的人物。他想寻找一位像刘邦一样的明主,然后辅佐他夺取天下,传万世之功业。

但历史就是如此吊诡,永远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如果说李密的一生是一部电影,那么就是一部剧情失控的电影,你永远都猜不透下一场景是什么。(未完待续)

隋末枭雄李密的“失控”人生(上)

洛阳景色

文/逆袭的NPC

图/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版权声明:本文为“逆袭的NPC”首发于今日头条,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作者:逆袭的NPC(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671348724406734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