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治世当审时,审时当观史

2019-06-10 留学新闻

现世的统治需要历史的维度,因为历史的现在总在演绎过去;历史的未来逃不过历史过去的循环。


治世当审时,审时当观史


培根语云:“读史可以明智。”读懂历史能让人明智,读通历史能使人通透。近来读李浩白的历史小说《抗日援朝1592》,我发现:过去的历史注定了未来的结局,历史总会戏剧性地在未来某个时间复合。在时间的经度上我们越走越远,在历史的维度上我们却不曾挪开半步,容易重蹈覆辙。

1592年——

其时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野心外泄,对朝鲜发动大举进攻,想先吞朝鲜再吞中华,最终称霸东亚。其时德川家康积极谋划,准备夺取政权,统治日本。

其时朝鲜重文轻武,武备废弛已久,三千里江山瞬间尽失。

其时中国正值明朝,仍然是天朝上国,虽世间已无张居正和戚继光。但皇帝贤明,文有申时行之能臣;武有李如松、努尔哈赤等良将。于是发兵驰援朝鲜,以四万精兵,勇挫日倭,歼敌无数,在正可全歼日军之时,朝廷主和派因为自身利益,使八万日军得以保全,四年后丰臣秀吉再次对大明朝发起进攻,贻害不浅。丰臣秀吉终为自己的狂妄一命呜呼;大明帝国终因耗费过度,渐渐走向覆灭。


治世当审时,审时当观史


申时行说:“我恐大明之忧,不在倭寇,而在朝廷之内。”外患源于内忧,内忧不止,外患不绝。内和方能攘外,攘外方能扬威,扬威方能固国。日本进攻中国之时,正是宁夏哱拜叛变,蒙古动乱之时。万历皇帝虽未有昏庸之态,朝廷也不乏文臣、武将,但明朝积弊已久,内忧渐深,首尾难顾,大明王朝终于走向没落。申时行告老还乡时书赠万历皇帝一阕词《好事近·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这阕词预言了“明灭”的结局,也许他已经看透“晚来风定钓丝闲”之时,将是“明灭”之时。看臣子变得“千里水天一色”,看“明灭”终归是残忍的,申时行最终还是离开了。张居正是居其位,正其心。申时行是审其时,行其行。张居正能匡世,申时行能稳势。张居正为国不顾身,申时行知进退。


治世当审时,审时当观史


努尔哈赤本想请战,却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未被重用,未能参战;德川家康则是隐忍不发,保存实力。德川家康表面谦卑,实际上却刚猛绝伦,懂得避其锋芒。隐忍只待致命一击。巧合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无用武之地的努尔哈赤和德川家康都在未来大有作为。努尔哈赤日后推翻了明朝,最终大清入关。德川家康则通过关原之战慢慢取代丰臣一族,进入辉煌的江户幕府时代。同样巧合的是,德川家康警告他的子孙,300年不得侵犯中国。中国和日本就真得300年相安无事,直到甲午战争爆发。

历史不是讲故事,来不得半点马虎。英雄总在某个时刻会覆灭,或者是野心,或者是自不量力。历史总是在某个时刻会复归,或者是辉煌,或者是噩梦。王朝会覆灭,历史不会覆灭,历史总会回归。

我们似乎离历史越来越远,渐渐无法看清历史的底色了。但对历史不应有懈怠之意,应时时有警惕之心。历史如老臣之心,听其言,观其行才能戒除隐忧。如果你想稳坐钓鱼台,永远成功,不得不注重历史,不得不对历史察之、思之。现世的统治需要历史的维度,因为历史的现在总在演绎过去;历史的未来逃不过历史过往的循环。以史为鉴,方能资以治世。治世当审时,审时当观史。

历史就像一扇大门,总是在某个未来的时刻等待着被开启。



治世当审时,审时当观史


本文作者:文鹏天天读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040099354207898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