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明代硬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二疏劾权奸

2019-06-29 留学新闻


明代硬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二疏劾权奸

杨继盛画像

嘉靖年间,蒙古鞑靼部经常骚扰边境,成为明朝北部安全的重大隐患。

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发生了“庚戌之变”。当时占据河套地区的蒙古鞑靼部在首领俺答的率领下进犯大同,时任大同总兵的仇鸾不但不出兵拒敌,反而用重金贿赂俺答。鞑靼部在收受贿赂后,绕过大同,直袭北京,大明军队节节败退。这时,嘉靖皇帝明世宗意识到了形势的严重性,敕封仇鸾为平虏大将军,命其拒敌。谁知仇鸾消极抵抗,一任鞑靼部烧杀抢掠蹂躏百姓。

为了罢兵息战,仇鸾建议在边境开设“马市”,就是明朝在边境开设以金帛盐茶同蒙古换马的互市。这一建议得到了朝廷权臣严嵩的赞成,自然明世宗也同意了。于是鞑靼部在达到目的后收兵。

这样的“马市”,无异于割肉饲虎,弊端显而易见。但摄于严嵩和仇鸾的淫威,满朝文武竟然选择沉默。

但是,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了,他就是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

明代硬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二疏劾权奸

矗立在家乡蓉城的杨继盛塑像

上《请罢马市疏》,弹劾大将军仇鸾被贬狄道典史

杨继盛写了一篇著名的奏疏《请罢马市疏》,奏折中,他列举了“马市”“十不可”和“五谬”的弊端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开马市的结果是“不利于我中国明矣,而于虏贼则甚利焉。”

杨继盛目光如炬,早已洞悉马市的猫腻:

“盖数十年来,虏贼以中国之百姓为佃户,秋后则入而收其租。虽已得计,犹有往来奔走之苦、日夜杀人之劳也。去年入寇,莫敢与敌,虚实既已觇矣。故今请开马市,则可以坐收中国之重利。况马多掳自中国者,春时草枯则市之,秋后马肥则入而再掳之,及至来春又再市之。以轮回之马获青蚨之利,是昔日彼犹为出门讨租之人,今日我则为上门纳租之戸。”

杨继盛认为,开马市,就是蒙古拿从明朝抢来的马换取明朝百姓的财物,以轮回之马获青蚨之利。这样做不仅有失大明国威,长此以往,将强胡虏而弱大明,因此建议罢开马市。

一个兵部员外郎竟然敢弹劾大将军,竟然敢上书推翻严嵩赞赏、皇帝拍板的安边国策,杨继盛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是不清楚这样做的利害?显然不是。

“非不知隐默足以自保,言事足以取祸也。” 杨继盛非常清楚利害得失,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原因是“此事系国家盛衰之机,臣敢预忧后祸,忍心隐默乎?”可见,为了国家民族的存亡,杨继盛早已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清代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可写照杨继盛此时的昭昭忠烈之心。

看到奏疏后,嘉靖皇帝有所触动,就让仇鸾和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严嵩、徐阶、吕本,兵部尚书赵锦,侍郎聂豹、张时彻进行讨论。

鸾攘臂詈曰:“竖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诸大臣遂言,遣官已行,势难中止。帝尚犹豫,鸾复进密疏,乃下继盛诏狱,贬狄道典史。(《明史·杨继盛传》)

讨论会上,蛮横跋扈的仇鸾振臂大骂,诸位大臣于是借机说派出的官员已经走了,马市势难中途废止。仇鸾又进宫密告,诬陷杨继盛“阻扰边计”,图谋不轨。于是杨继盛被下诏狱,后贬为狄道典史。

这道奏疏,不但没能阻止马市,还给杨继盛带来牢狱之灾,开启了他贬谪狄道的贬官生涯。

明代硬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二疏劾权奸

临洮椒山书院

狄道任上,兴办教育成风化人,被百姓呼为“杨父”

公元1551年,皇帝的一道圣旨把杨继盛贬谪到了狄道,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没想到朝廷的一个罪臣,却成了狄道百姓的福星。

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明史·杨继盛传》)

当时的狄道是一个未开化的文化荒漠。番人与汉人杂居,百姓很少有人读诗书。杨继盛就挑选一百多名临洮优秀子弟,聘请三经老师教育他们。为了办学,杨继盛卖掉了自己所乘的马匹,还卖掉了夫人的服装首饰,买了学田资助这些学生。杨继盛看到,临洮县有煤山,但被番人占据,农民要到二百里外的地方砍柴。杨继盛就召集番人说服他们开采煤矿。番人心悦诚服地说:“杨公需要我辈的帐篷也舍得,何况煤山呢?”番民非常信赖爱戴他,称他为“杨父”。

杨继盛在狄道只呆了一年零两个月,但却干了许多利民为民的好事。他兴水利,疏河道,开煤矿,发展地方经济。他建书院,办学校,兴文教,使一个落后的边鄙小县文风馥郁。

自古正直的文臣,都怀济世爱民之志。杨继盛的德政和教化之功,至今被临洮百姓记取。今天屹立在临洮县岳麓山上的椒山书院,就是临洮人为感念杨继盛而以他的字命名的。

明代硬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二疏劾权奸

杨继盛手书碑刻

上《诛贼臣疏》,死劾权奸严嵩

杨继盛在狄道典史的岗位上为临洮老百姓干了许多好事,得到百姓拥戴。但他与狄道的缘分,仅仅只有一年多时间。公元1552年,杨继盛调任山东诸城县令。离开狄道时,千余名老百姓依依不舍地送了他一百多里路。

已而,俺答数败约入寇,鸾奸大露,疽发背死,戮其尸。帝乃思继盛言,稍迁诸城知县。月余,调南京户部主事。三日,迁刑部员外郎。当是时,严嵩最用事,恨鸾凌己,心善继盛首攻鸾,欲骤贵之,复改兵部武选司。(《明史·杨继盛传》)

杨继盛这次升迁,直接原因是马市并未换来和平,俺答数次违约侵犯边疆,仇鸾丑行暴露无遗,背发毒疮而死。这时,嘉靖皇帝想起了忠肝义胆的杨继盛,于是,先调任山东诸城县令,一个多月后,调升户部主事。三天后,升迁刑部员外郎。

除了皇帝,严嵩也倍加“欣赏”杨继盛,又将杨继盛改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就这样,在嘉靖皇帝和权臣严嵩的推动下,杨继盛半年内连升四级,仕途一片光明。

杨继盛心中明白,朝廷重用自己,自己更应该精忠报国。他也清楚,严嵩“欣赏”他,是因严嵩和仇鸾有隙,自己又弹劾过仇鸾,因此严嵩想以此拉拢他。

在嫉恶如仇的杨继盛面前,严嵩失算了。

而继盛恶嵩甚于鸾,且念起谪籍,一岁四迁官,思所以报国。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明史·杨继盛传》)

官居内阁首辅的严嵩,专权跋扈、培植党羽、残害忠良、祸国殃民,在杨继盛心中,相比仇鸾,他更恨国贼严嵩。高官厚禄岂能动摇他杨继盛为国除奸的决心?于是,在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一个月后,杨继盛抱着必死的决心,向嘉靖皇帝呈上了著名的《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十大罪”:坏祖宗之成法、窃君上之大权、掩君上之治功、纵奸子之主窃、冒朝廷之军功、引悖逆之奸臣、误国家之军机、乱黜陟之大柄、失天下之人心、坏天下之风俗等;以及“五奸”:左右嵩之间谋、纳言嵩之鹰犬、爪牙嵩之瓜葛、耳目嵩之奴隶、臣工嵩之心腹。最后慷慨陈言:“陛下奈何爱一贼臣,而忍百万苍生陷于涂炭哉!”

明代硬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二疏劾权奸

杨继盛慷慨赴死

这篇奏疏,犹如一把锋利的剑,霜锋直指严嵩的死穴。

疏入,帝已怒。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最,密构于帝;帝益大怒,下继盛诏狱,诘何故引二王?继盛曰:“非二王,谁不慑嵩者。”狱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明史·杨继盛传》)

皇帝大怒,严嵩胆寒。

看完奏疏,狡猾的严嵩还是发现了反制杨继盛的机会。看到奏疏中“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这几句话,严嵩心中窃喜,他找到了反制杨继盛的“把柄”。于是严嵩告诉嘉靖皇帝,杨继盛分明就是受裕王和景王指使的。

严嵩这一招着实利害,要知道,皇帝最忌讳朝臣和皇子私下交接。因此,昏庸多疑的嘉靖皇帝大怒,杨继盛被下到诏狱,诘问为何要引“二王”?杨继盛磊落坦言:“除了‘二王’,朝中还有能震慑严嵩的人吗?”这样的回答,让嘉靖皇帝放心,杨继盛被打一百大板,下令刑部审问定罪。

系三载,有为营救于嵩者;其党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养虎者耶,将自贻患!”嵩颔之。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杀二人,比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弃西市,年四十。(《明史·杨继盛传》)

嘉靖皇帝不担心了,杨继盛在刑部大牢被关了三年。三年里不断有人到严嵩跟前替杨继盛求情,这股正义的力量让严嵩胆寒,更让严党集团如坐针毡。于是严嵩的党羽便提醒严嵩,尽快除掉杨继盛,以免养虎为患!严嵩心领神会。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严嵩就在一份上报处决死刑犯的奏疏中,加上了杨继盛的名字。而一心炼丹的嘉靖皇帝昏庸不察,杨继盛就这样被冤杀了,那年他才40岁。

临刑前,杨继盛朗诵了一首气贯长虹的绝命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

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

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以他文弱的肩膀,担当了天下道义!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践行了他“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担当精神!

一代忠烈远去了,但他“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精神风范和嶙峋傲骨却永垂青史,千秋万代为人敬仰!

明代硬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二疏劾权奸

杨继盛祠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读历史,品人性。欢迎关注烹煮历史。欢迎批评,欢迎探讨!

本文作者:烹煮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743030857832910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