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嘉庆年间, 清朝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019-05-02 留学新闻


除了贪腐,帝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疲软了。也许是乾隆朝实在漫长得可以,抽走了帝国所有的精气神,所以到了嘉庆朝,一切都变得疲软了。“疲软”成了这个帝国内在的精神气质。用嘉庆的话来说是四个字:因循怠玩。嘉庆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嘉庆皇帝因为有事到四公主家走了一趟,等他回宫后发现“本日文武大小衙门竟无一事陈奏”,官员们趁着皇帝有事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事实上这不是偶然现象。因为政事疲软已经深入到帝国的骨髓。官员们个个以因循息玩为荣,以勤勉做事为耻。在日常奏事方面,能少奏就少奏,能不奏就不奏。御门听政的日子是不得不奏的,可这个日子过后,两三天不再奏事成了帝国官员的主流选择。官员们似乎抱定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的理念,不急不躁地和皇帝磨洋工。“在家高卧,以避晓寒”、“日高未起者”比比皆是,只剩下嘉庆皇帝在那里干着急。

嘉庆年间, 清朝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虽然他站在道德高地上,“未明求衣,灯下办事”,可谓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了,但他自己也承认,“同此劳者唯军机内廷数人耳”。说政事疲软深人帝国骨髓还因为官员上班和不上班一个样。有时候人来了,也是出工不出力。嘉庆十年十二月,嘉庆皇帝召集大学土九卿会议讨论江南船事,结果一大帮帝国高官们讨论半天的结果竟是“造船需时,请交两江总督及河槽诸臣再行筹议”,会议开了等于没开。事实上参加这次会议的官员中有任过江西督抚的,也有办理过河务的,对河道船事多有见解,但大家都沉默是金,出工不出力,以至于嘉庆皇帝愤怒地指责他们“徒成具文,并无实际于国政”,都是些会议机器。

嘉庆年间, 清朝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疲软的其实不仅是政事,还有兵事。嘉庆八年闰二月十二日,神武门见证了一起暴力事件。当时的嘉庆皇帝正从圆明园回紫禁城,在正对着神武门的顺贞门前换轿时,有一个人拿着一把刀拼命地冲向他,准备结束他的生命。这个行刺人手中的刀并不长,只是一把小刀而已。人也不多,没有接应者,单独行刺,但是嘉庆却遭遇了很大的危险——虽然他身边有百余名待卫,可他们在那一刻似乎恋记了自己的身份,只在现场呈现出两种表情:呆傻和惊慌失措。他们没有冲上去制伏行刺者。最后充当起传卫职责的还是随驾的嘉庆皇帝的侄子定亲王绵恩,他和皇帝的姐夫固伦额骑拉旺多尔济等人一起拿下了行刺者。嘉庆皇帝震惊不已。他不是震惊自己的被刺,而是震惊帝国的门禁以及护卫力量如此软弱不堪。刺客是怎么潜入皇宫,并成功地冲到他面前的?百余名待卫的忠心和勇气都到哪里去了?事实上这是一种兵事的疲软。

嘉庆年间, 清朝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这个帝国,连皇帝的安全护卫工作都已软弱涣散至此,那还有什么是可以依靠和坚挺的呢?为了治疗帝国疲软症,嘉庆皇帝强调了对门禁的管理,他说:“大内门禁,关防实为紧要,是以朕谆谅降旨教导,原恐不法之人滋生事端。”又召集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前锋营统领、护军营统领、内务府大臣等高官召开安全保卫工作会议,就皇宫安保问题商量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或者说章程来。没想到这次会议竟开出了喜剧的效果,因为众大臣向嘉庆皇帝报告,说禁卫章程早已有之,就载在《大清会典》中,只不过没有严格执行罢了。嘉庆啼笑皆非。不过为了体现狠抓管理漏洞的精神,他还是要大臣们出台了安保工作补充条款29条,自己又加上3条,重新载入《大清会典》中,以为今后大内安保工作的典章。但是,疲软症不是靠文件就可以治疗的,它已是深人帝国骨髓的一种气质了,是这个王朝挥之不去的阴影。两年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

嘉庆年间, 清朝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嘉庆十年(1805年)三月初一,一个名叫萨尔文的人也是持刀,试图强行闯人神武门。百余名侍卫在那一刻又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同样在现场呈现出两种表情:呆傻和惊慌失措。这一次最糟糕的情形还在于,他们在慌乱中竟找不到自己的刀、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最后还是仗着人多冲上去夺下萨尔文的刀,才将对方制伏。嘉庆皇帝又生气了,只是这一回的气生得无可奈何。大内安保工作的文件是早就制定并载入《大清会典》中的,为什么不能狠抓落实呢?“官兵怠玩成习,渐至旧章废弃。”尤其让嘉庆帝气为之塞的是,这些承担护卫皇帝安全任务的侍卫和护军,在值守时为了省事竟然连腰刀都不佩带,只有突遇检查时才装模作样地把腰刀佩上,敷衍了事。嘉庆事后下诏书,认为此事“显系彼时伊等未佩带腰刀!”是长期淡忘规章和责任的结果。不过这一次,嘉庆皇帝没有再召开安全保卫工作会议。也许他已明白,该开的会都开过了,该制定的文件都已经制定,至于做得怎么样,实在不是他可以控制的。嘉庆可能不是个软骨皇帝,但帝国却实在是软骨帝国,嘉庆皇帝生逢其间,无以为计,只得承受加忍受,自求多福了。

本文作者:精彩励志哲理故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605045198657997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