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2019-06-22 留学新闻

提到汉初的诸吕之乱,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功臣集团和刘氏诸侯联合起来讨伐吕氏叛逆,维护刘氏正统地位的一次政治活动,这种观点似乎已经成为了主流,并通过史官之笔在史书中加以固化。但真相真是如此吗?就凭吕禄、吕产这几个货色就能颠覆大汉,这在实际操作上真的可行吗?如果吕氏真的要颠覆刘氏天下,为什么不在吕后吕雉在位,大权在握的时候,将功臣们屠戮殆尽呢?非要等到吕氏的精神领袖和当家人吕雉死了以后才选择动手呢?一切的一切都存在太多的不合理,有必要探究还原一下这背后隐藏的真相。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提到楚汉之争中刘邦的最后胜利,很多人会将其归结于“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的功劳,又可以归结于“汉初三将”:韩信、英布、彭越与刘邦的合作。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吕氏家族在刘邦统一天下过程中的作用。在司马迁所著《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记载: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看到了吧,吕后作为一位女性,最突出的特点是刚毅,所谓刚毅就是刚强坚毅。吕后的刚毅体现在哪方面呢?直接点说就是杀人。很多人说刘邦得到天下之后屠戮功臣,但实际上这个脏活、累活、招人骂的活是吕后干的。刘邦消灭项羽之后,自己的统治基础并不稳固,很多大臣和自己不是君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最突出的就是汉初的异姓王问题,他们一个个手握重兵,又野心勃勃,看到刘邦的成功总是想来一个东施效颦,这让刘邦这位大汉天子整天提心吊胆、食不甘味。但是他又不能直接杀了这些家伙,因为会有人说他不仁,况且稍有不慎就会让他们联合起来兵变,这并不是刘邦所希望的。刘邦先把给自己打工的打工仔韩信降了级,从齐王但楚王再到淮阴侯,这降级的速度比火箭还快,他要看看大家的反应。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摘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心里比较憋屈,自己竟然要和樊哙、周勃这些自己的部下为伍。有个人看出了韩信的委屈,主动靠近韩信,但是这个家伙并没安什么好心,他不过是想笼络人心为己所用,这个人就是陈豨。在《史记·淮阴侯列传》里记载了韩信和陈豨密谋的内容: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这段关于韩信谋反的实证,看上去合情合理,实际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韩信拥有天下兵权时,他不造反,现在“龙行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情况下,无兵无权倒要造反了,这不是脑袋进水了吗?这段话是韩信的门客向吕后检举揭发的,一个背主求荣的小人之言不足为信。于是吕后和萧何一起,将韩信骗到了宫中诛杀了。杀死彭越的方法类似,又是让其手下出手,这会吕后做的更绝,把彭越剁成了肉酱,并发给了异姓诸侯们。英布看形势不对就造反了,结果被刘邦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自己也被信任的人诱杀。至此,“汉初三将”全被干掉,其中有两个是被吕雉干掉的。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那么除了吕雉之外,其他吕氏族人都有什么功劳呢?同样在《史记·吕太后本纪》里有载: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吕雉的两位兄长都是将领,就是冲锋陷阵的角色,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的人。大哥吕泽就是战死的,死后被追封为王,两个儿子也被封侯。二哥吕释之被封为建成侯。在《史记·高祖本纪》里也有关于吕泽的记载: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刘邦被项羽在彭城击败,之后被项羽部下一路追杀,逃到了吕泽驻扎的下邑才安顿下来,收拢自己的残兵败将。这里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吕泽替刘邦打跑了追兵;第二下邑这个重要的根据地由吕泽把守。尽管我们再也找不到更多关于吕氏的记载了,但是从这些零散的文字中也可以看出,吕氏在刘邦平定天下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吕后不仅除掉了威胁大汉天下的异姓王,也除掉了自己的政治对手戚夫人,戚夫人之死不是因为争宠而是因为窥权。天下打下来了,吕氏出的力很大,做出的牺牲也很大,这个胜利果实绝不能交给戚夫人和刘如意,当然功臣们也不同意刘邦要废长立幼的想法。刘邦尽管任性但是还不糊涂,他知道太子是不能废的,吕氏也是不能得罪的,功臣们是需要安抚的,因此他只有放弃戚夫人和刘如意,这是唯一的选择。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了刘邦见到商山四皓后和戚夫人说的话: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刘邦并不是因为见到商山四皓后,才改变了主意的,而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除了自己外,戚夫人和刘如意没有任何的依靠和支撑,如果让刘如意继承帝位,那只能天下大乱。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刘邦死后孝惠帝刘盈即位,大权掌握在了吕雉手里,她坚持了刘邦无为而治的基本国策,对于匈奴的挑衅行为选择了隐忍,对于刘氏诸侯的势力进行了压制,对于吕氏族人进行了提拔。但吕后刚毅有余而怀柔不足,失去权力的功臣,谋求帝位得罪诸侯一直蠢蠢欲动,只不过因为吕后在,他们才不敢造次。但是吕后死了以后,局势就完全变了,吕产、吕禄不仅控制不了朝局,连自保都成问题。他们完全忘了吕后临终前对他们说过的话:

“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史记·吕太后本纪》

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都知道:机会来了。但是这么做形同谋逆,谁也不愿意挑头。别着急,挑头的人通常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齐王刘襄率先发难。刘襄是刘肥的儿子,齐国是当时天下最大的诸侯国,拥有最强大的国力和军队。吕后死了对刘襄来说是天赐良机,终于可以把吕氏这群跳梁小丑连根拔起了。发兵勤王争天下,刘襄立即调动部队向京城进发。他志在必得,京城中还有自己的好兄弟刘章、刘兴居做内应,且二人早就和陈平、周勃等功臣人联络好了,只要剿灭了诸吕,就奉齐王为君,刘襄都已经预见到自己登基的样子了,这个世界真是美好呀!我爹刘肥就因为是曹氏庶出才丧失了储君之位,这会我要提父亲拿回失去的一切!但是刘襄的部队被人拦了下来,领兵的是灌婴,这位干掉了项羽的名将。刘襄不仅疑惑了,不是说好了走个形式吗,怎么和我玩真的呢?灌婴并没有打算和刘襄动手,因为刘襄不配,根本没资格和自己较量,他的人物只是拦截刘襄,保持对吕氏的压力,便于开展下一步的行动罢了。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吕禄如坐针毡放弃抵抗。名义上,灌婴是吕禄派出去的,但是按兵不动的灌婴让吕禄有点蒙圈,不知道这个老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和吕禄颇能玩到一起的郦商之子郦寄,他来是劝说吕禄主动放弃兵权的。从这里我看到了高平陵之变中,那些为曹爽着想的忠义之辈的影子。不过郦寄也是身不由己,他身患重病的老父亲郦商被陈平、周勃这两个老无赖软禁了,为了救父亲只能铤而走险了。郦寄本来没抱多大希望,放弃兵权不就等于把脖子放到敌人的刀口上吗?只有傻子才会信。但是吕禄已经被吓破胆了,听了郦寄的话之后,竟然选择了放弃兵权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吕禄的选择可以做三国时期曹爽的榜样了,如果曹爽看过这段历史,估计他就不会有放弃兵权做个富翁的想法了。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吕产的最后挣扎。吕氏的另外一个人物吕产没有放弃抵抗,他来到了未央宫,准备护卫天子以正其位。对于吕产功臣们并不放在眼里,但是要说到动手除之,却是个天大的麻烦事。因为吕产在未央宫护卫皇帝,谁去杀他就是作乱,万一出了差池了不得了。他们选择了让刘章出手,刘章也急于建立功勋,但是他没有兵,自己去就是送人头,他对周勃说:“太尉,给我点人马吧。”周勃很大方:“给你一千人,凭借朱虚侯的勇武,应该够用了吧!”刘章有点无语了,一千人是不是要我去送死呀!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自己只要硬着头皮上了。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上天似乎是眷顾刘章的,刮起了大风,吕产的手下不清楚刘章到底带了多少人,要喝酒可以,要玩命还是算了,一时之间做鸟兽散。群殴变成了单挑,这会刘章有了底气,单挑我还没有输过呢!吕产躲到了厕所里,还是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人头落到了刘章的手里。看到刘章手里的人头,周勃不动声色,感慨道:“朱虚侯大功,吕氏有威胁的人,吕产一人而已,今被你所杀,大事定亦!”

终于到了弑君的步骤了。吕禄、吕产及吕氏一族都搞定了,下一步就要把孝惠帝刘盈的所谓儿子解决掉了,不然我们的正义之师不就变成了谋逆了吗?但是这个工作谁去干呢?陈平、周勃把目光投向了两个人:刘兴居和夏侯婴。刘兴居表示大哥、二哥都立功了,这事我去。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另外一个人有点无奈,他现在的态度决定了自己的下场,他点了点头,我和你一起去吧,说话的是太仆夏侯婴,孝惠帝刘盈的救命恩人和最信任的人。小孩子很好对付,他们相信夏侯婴,但他们被请出宫之后当晚就被杀死了。

下面是立谁做天子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争议比较大,有人主张立齐王刘襄,因为刘襄三兄弟确实在这次针对吕氏的行动中立下大功,且刘襄是皇长孙,也有人认为应该立淮南王。

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史记·吕太后本纪》

应该说这些功臣都被吕后给收拾怕了,对于外戚干政他们心有余悸,而刘襄和刘长都有强大的外戚背景,立他们无疑是送走了吕后又迎来了新人,因此他们并不想立这两个人。

诸吕之乱:功臣诸侯通力合作,无能之人束手就擒

至于说到代王刘恒,大家把他都已经忘了,就足以说明这个人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因为他的母亲薄姬淡泊名利无为不争,在刘邦在世时也不受宠,因此大家决定立刘恒,原因就是刘恒贤,说白了就是好欺负,好控制。不过这次功臣们都看走了眼,刘恒可不是傀儡皇帝,别人的狠写在脸上,刘恒的狠藏在心里。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文作者:一个人的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93692979786599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