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此人说了一段话,立了一次功,抵消他的斑斑劣迹,连王莽都追封他

2019-05-03 留学新闻
此人说了一段话,立了一次功,抵消他的斑斑劣迹,连王莽都追封他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西汉名将陈汤在给汉元帝的奏折中提出的,表达了击退匈奴的决心。这句充满血性的话流传至今,逐渐演变成为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也成为当今爱国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显得既豪气干云,又信心十足。

今天要说的这陈汤个人,是西汉时期的将领。此人的一生,在当时可以说是劣迹斑斑,甚至放到现代,也同样会遭到诟病,毁誉参半。具体是哪些事情和哪些缘由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大家知道,西汉时期一般都是以“举孝廉”的方式选用官员的。顾名思义,如果一个人要想被国家选中,首先就要过“孝”和“廉”这两关,可惜的是,这第一个“孝”字关,陈汤都没能过。

此人说了一段话,立了一次功,抵消他的斑斑劣迹,连王莽都追封他

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

早先时期,陈汤混得挺惨,乡里的官员都不拿正眼瞧她。后来陈汤流浪到长安,成了“京漂一族”,碰巧结识了富平侯张勃。经过了解,张勃觉得陈汤很有才华,非常欣赏他,碰巧这时候汉元帝要求王公大臣向他举荐年轻的人才,张勃就把陈汤举荐出来。作为一个侯爷推荐的人才,朝廷自然不会怠慢,可是就在陈汤在等待工作分配期间,陈汤的父亲去世了。在这个关节眼上,陈汤却没有回家奔丧。这可是个大问题,要知道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皇帝的谥号前面大多都带一个“孝”字,别的朝代不说就说汉朝吧,汉武帝叫孝武皇帝,汉宣帝叫孝宣,汉和帝叫孝和皇帝等等。由此可见,在尊崇孝道的古代,官员的父母去世,回家守孝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因为连皇帝都做出表率了。除非你是皇帝须臾不能离开的重要大臣,皇帝对你进行“夺情”。但很显然,这时的陈汤还没到“重要大臣”的级别,所以很快被人检举揭发了,说他连最起码的孝道都不能遵守。结果就是陈汤因罪而蹲了大狱,张勃也受牵连而被罚食邑

《汉书·陈汤传》:“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馀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

此人说了一段话,立了一次功,抵消他的斑斑劣迹,连王莽都追封他

按照时间的顺序,第二关“廉”字关等下再说,再回到刚才奏章中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那句话,其实并不是战前向皇帝表决心的一句话。实际上在陈汤说这句话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北匈奴郅支单于被斩杀。要知道,斩杀一个如假包换的单于,这可是连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都没能做到的事情,陈汤却做到了。然而这件事也是陈汤的第二点罪行——假传圣旨,因为这并不是在皇帝计划内的战争,也没有得到皇帝的授权,在封建皇权至上的年代,假传圣旨是什么罪行可想而知。为什么说是非计划内的战争呢,还得从汉宣帝那时开始说起。

汉宣帝刘询的时候,曾经强大的匈奴内部也是山头林立,矛盾重重,慢慢形成了“五单于争位”。经过博弈和搏杀,最后剩下了南北两个匈奴。南匈奴单于是呼韩邪,北匈奴单于是郅支。这呼韩邪和郅支本来是兄弟俩,为了争夺权力也不惜同室操戈大打出手,结果引发了多年的内战,虽然最终二人各有所得各霸一方,但是两个匈奴也都被消耗得差不多了。经过深思熟虑,呼韩邪单于决定投靠汉朝,以期望在汉朝的保护下与北匈奴抗衡。毕竟是哥俩,好像心有灵犀似的,郅支单于也想到这个问题了。于是两家单于都派出了儿子去长安做人质,以表示臣服的诚意。

此人说了一段话,立了一次功,抵消他的斑斑劣迹,连王莽都追封他

汉宣帝和霍光知道后,高兴得手舞足蹈,要知道连以强大著称的汉武帝,举全国之力也没能吧匈奴彻底打服,如今居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匈奴这个老冤家争着向自己臣服。可是,一向老成持重的汉宣帝并没有一口答应他们,而是大玩平衡之术,对两方的态度都是未置可否。这下呼韩邪可着急了,儿子上门不行就老子上,于是呼韩邪亲自来到长安拜见汉宣帝。汉宣帝“非常感动”,留着呼韩邪住在长安款待了一个多月,也让汉朝和南匈奴关系走得更近了。有了汉朝皇帝从撑腰,呼韩邪单于觉得终于可以直起腰来走路了,这让首鼠两端的郅支单于非常不满,觉得汉朝有失偏颇,不能对他们一视同仁,自然就不想在臣服于汉朝了。于是郅支单于试探性的向汉朝讨要人质,汉朝也很大度:你送儿子来,我很欢迎,你接儿子,我也不反对。汉朝不但同意郅支单于接走人质,还专门派使者护送人质回国。

按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双方好聚好散才对。可是,但是,郅支单于不知道脑子是不是短路了,竟然把汉朝的使者给杀了。知道捅了娄子的郅支单于一路向西逃窜,沿途还征服了康居、乌孙、大宛等国,称霸西域地区。在西域站稳脚跟的的郅支单于觉得自己又强大起来了,而且和汉朝足够的安全距离了,越发不可一世,连汉朝来索要使者的遗体都肯归还,还非常狂妄的讽刺汉朝使者。这个时候已经是汉元帝的时候了,陈汤正在甘延寿的带领下在西域出使,听到郅支单于侮辱汉朝时者的消息时,都非常震怒,觉得有责任、有必要拔掉汉朝的这颗眼中钉肉中刺。

此人说了一段话,立了一次功,抵消他的斑斑劣迹,连王莽都追封他

陈汤说:“郅支单于太不地道,不能任由他作恶一方”。并且陈汤还非常敏锐的发现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对甘延寿说:“我们可以征用边防军,再让乌孙等国派兵协助我们作战,那么郅支单于既不能守,败了也跑不掉,咱们的千载功业一举可成”。甘延寿也认同陈汤的看法,就打算向汉元帝请旨调动部队。陈汤却像曹刿那样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就对甘延寿说:“机会稍纵即逝,时间不等人啊,要是等朝廷里的昏庸大臣们讨论这件事,黄花菜都凉了,况且他们未必支持我们作战”。可是甘延寿是个循规守矩的人,觉得不请示皇帝就贸然行动是不妥的,坚持要履行手续。可是甘延寿碰巧又生病了,急的陈汤焦头烂额,情急之下就采取了假传圣旨的手段,调集屯田兵(也就是边防军)和其他小国的士兵共计4万多人准备出发。尚在病中的甘延寿听到消息后,吓得魂不附体,想阻止陈汤的非法的军事行动。陈汤用剑要挟甘延寿出兵,甘延寿只得与陈汤一道出兵北上。

这是一场没有什么悬念的战争,郅支单于既猜疑又暴力,在西域很不得人心,陈汤和甘延寿的军队以火攻打进郅支城,最终大获全胜并杀死郅支单于。战争平息之后,甘延寿与陈汤对假传圣旨之事感到非常害怕,赶紧向皇帝上书说明情况,汇报了获胜的经过,并将郅支单于的脑袋一同送到长安。这封奏折其实就是一封谢罪书,在奏折里,陈汤写下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此人说了一段话,立了一次功,抵消他的斑斑劣迹,连王莽都追封他

接到捷报的汉元帝感到有些棘手,为什么呢?因为不好进行赏罚。不赏吧,毕竟甘、陈立下奇功一件;赏吧,甘、陈又是擅自出兵。丞相匡衡(小时候喜欢凿壁偷光的那位)认为他们两人功过相抵,应该不赏不罚。但是汉元帝寒了将士们的心,经过考虑再三,先赦免其罪,再封赏侯爵。

事情没完,等到汉成帝上台,匡衡旧事重提,结果陈汤被罢官去职,还因为“不廉”的问题下狱了。幸好有人向汉成帝求情,才免除了陈汤一死。陈汤的“不廉”说白了就是贪财。在远征郅支单于的时候,陈汤就一路搜刮大量的财物和战利品,结果在班师凯旋的路上就被朝中派来的官员查获了,要不是因为他的功勋卓著,恐怕进了长安也就进了监狱了。后来,陈汤又多次被启用,也多次贪财受贿,最后被发配边疆,临死前才有幸得以回到长安。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陈汤这一生主要做了一件事,说了一句话,但是,这一件事和一句话足以成就他的丰功伟绩,抵消他身上的那些斑斑劣迹。所以王莽篡权后,都追封陈汤为为破胡壮侯。

参考书目:

《汉书》

此人说了一段话,立了一次功,抵消他的斑斑劣迹,连王莽都追封他

本文作者:史海一叶舟(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644384046055475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