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朱元璋手下4大谋士,此人知名度最低,但却功不可没

2019-05-26 留学新闻

昔日汉高祖刘邦建立巍巍汉朝,手下文臣不仅有张良,还有萧何陈平王陵曹参等人,都是一世人杰。而唐太宗李世民随父亲李渊建立唐朝时,李世民帐下也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谋士。元朝灭,明朝立,朱元璋麾下的谋臣除了刘伯温李善长外,其他人知名度并不高。本文小编介绍一位鲜有人知的重要谋臣,在朱元璋创业时期立下大功,朱元璋登基那年就去世了,朱元璋称评价他为: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此人,名叫陶安

朱元璋手下4大谋士,此人知名度最低,但却功不可没

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曾说过,朱元璋麾下一共有4大谋士,分别是刘伯温、李善长、朱升陶安。刘伯温已经广为人知,而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萧何”,长期为朱元璋筹备粮草、军械等后勤工作,是为勤勤恳恳的文臣。朱升的名气,也十分响亮,当年朱元璋攻打徽州,亲自请朱升出山,朱升向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9字方针,奠定了朱元璋的霸业。而第四位谋臣,名叫陶安,此人名气最低,但作用也很大,因为他为朱元璋选定了都城——南京。

朱元璋手下4大谋士,此人知名度最低,但却功不可没

朱元璋从濠州(古凤阳)起兵,大概的发展线路是:凤阳、定远、滁州、和县、太平(位于江南),在朱元璋占领滁州和和县之后,朱元璋的首要目标,就是渡江,继续往江南发展。但朱元璋缺乏水军,从凤阳跟着朱元璋来的这些草莽英雄,大多都不善水战。

这时,有三支队伍慕名来投奔,第一位是年轻将领邓愈带来万余人,有步兵,也有水军,邓愈当年才16岁。第二位来投奔的人名叫俞廷玉,他带着三个儿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和手下2000巢湖水军来投奔朱元璋,第三位来的人名叫廖永安,他带着弟弟廖永忠和近千名巢湖水军来投奔,此时,朱元璋的队伍不仅声势浩大,而且有近1万名水军,然后开始策划渡江。

朱元璋手下4大谋士,此人知名度最低,但却功不可没

朱元璋经过分析,优先选择了采石矶位渡江的目标,此战,这帮水军们大显身手,操舟若飞,在常遇春、花云、邓愈等猛将的参与下,攻下采石,然后进攻太平(安徽当涂)。元朝3万多军队,被打得仓皇而逃。在朱元璋进入太平城之后,让李善长立即张榜,不准士兵烧杀抢掠,否则立斩。这样的队伍进城后,让百姓眼前一亮,纷纷拥护。《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初,太祖之发采石也。先令李善长为戒饬军士榜,及入城,揭之通衢。一卒违令,立斩之,城中肃然。耆儒陶安等率父老出迎。

这是谋士陶安第一次出场,陶安,字主敬,太平人。他本来是城中德高望重的儒者,看到朱元璋军纪严明,所以他带领父老乡亲们来迎接朱元璋。并且陶安对自己的乡亲们说:

“方今四方鼎沸,豪杰并争,攻城屠邑,互相雄长,然其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安民,救天下之心。明公率众渡江,神武不杀,以此顺天应人而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

朱元璋手下4大谋士,此人知名度最低,但却功不可没

这句话是他的肺腑之言,因为陶安认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枭雄都是为了“子女玉帛”而战,并不是为了拨乱安民,只有朱元璋为了民众二战,是真正的明主。陶安帮朱元璋稳定了太平民众,朱元璋任命陶安为幕府参军,此时,陶安给了朱元璋一条极为重要的建议:夺取南京!陶安建议朱元璋,如今东有张士诚盘踞苏吴、西有徐寿辉(陈友谅上司)占据汉沔,朱元璋若想立足,必须占据南京。因为:

“金陵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据其形胜,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不克!”

朱元璋手下4大谋士,此人知名度最低,但却功不可没

是的,因为是南京地势险要,水系发达,拥有长江之险,朱元璋若想站稳脚跟,必须拿下南京,以此为根据地,才能平定天下。朱元璋听完陶安的建议,非常心动,按照陶安的建议逐渐谋图南京。(小编注:元朝末年,南京名为集庆,朱元璋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应天。)

朱元璋手下4大谋士,此人知名度最低,但却功不可没

​此时,朱升和刘伯温还没有投奔朱元璋,朱元璋麾下出名的文臣,仅仅有一个李善长。陶安在此后,帮朱元璋出谋划策,招揽人才,稳定民心,功不可没。朱元璋称帝后,命陶安、刘伯温、李善长三人制定大明律令,并且让陶安领导东阁文臣。

朱元璋手下4大谋士,此人知名度最低,但却功不可没

可惜,陶安很快病重,当年九月病逝,朱元璋追封他为姑孰郡公。第二年,谋士朱升也辞官回乡,从此,朱元璋的四大谋士,只剩下刘伯温和李善长了。从结果上看,先离去的陶安和朱升得以善终,而留下的两人,结果令人唏嘘。

本文作者:博史通今(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86881803390209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