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2019-06-30 留学新闻

曾国藩6岁读八股,22岁中秀才,28岁中进士,37岁成内阁学士,9年连升10级,本朝尚无一人。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历史的方法,全面研究分析历史资料,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还历史以本来面貌;二是简单分类和贴标签,用正反二分法来认识历史人物,哪些是革新派、哪些是保守派,或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等等。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但历史不是一笔湖涂帐,没有如果,不能假设,也不能用逻辑来推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过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不但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相反只会混淆是非、贻误后人。对于学术研究不能动辄上纲上线,使人不敢讲实话,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是看风向说话,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绝对的坏,这种思维贻害很深。当今社会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物质生产水平也是历史的最高峰,信息的传播空前便利,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全民族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塑造越来越重要。我们学习历史,历史为现实服务,主要是使后人从前人的成功与失败当中吸取经验与教训,用以指导今天的实践。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历史上的曾国藩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天资并不聪颖,却位极人臣,死后谥号“文正”,成为“中兴名臣”。一方面在政治上他组建湘军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满清的腐朽统治;另一方面他作为洋务运动的中坚,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先河。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有人批判憎恶,而顶礼膜拜者也不乏其人。自辛亥革命、特别是解放以来,一直到现在,有人把他说成大汉奸、卖国贼,有的称其为刽子手,口诛笔伐,对他的批判不绝如缕。章太炎说“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他的思想精华与糟粕并存,既有荒谬的封建糟粕,也有可贵的闪光精华。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曾国藩的问题上显得更为突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曾国藩作为一位历史人物,他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也有文化教育的;他的造诣也是多方面的,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也有伦理道德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视角不同,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是非清楚,功过才能分明。曾国藩是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代表,毕生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作为王朝时代的封建官吏,要求他站在农民起义一边来支持革命,是不现实的,这是历史本身的局限。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曾国藩一生都在为“救国救民”而努力,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又接受西洋文化,推动中国历史现代化的进程。清中叶以后王朝日益腐朽,土地兼并,巧取豪夺;苟且谄媚,贪污腐败;学术空疏,脱离实际。曾国藩奏陈民间疾苦,建议清廷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创办中国第一家近代兵工厂、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制造出第一条大轮船、设立江南制造局并翻译泰西科学书籍,有人誉之为“中国现代化之父”。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世代以务农为业的家庭,当代大众更关心的,是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毋庸置疑,在这些方面,曾国藩有很高的造诣。钱穆说“其论学尤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强调“刚直”、“忠诚”与“器识”。秉承耕读传家的传统,他的祖父曾玉屏“肩着锄头,开荒种地,喂养猪禽”;父亲曾麟书曾中秀才,“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仕进是封建社会唯一的上升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曾国藩6岁开始随父攻读五经及八股文,22岁中秀才,28岁中进士,37岁以内阁学士的身份兼任礼部侍郎,破格由从四品骤升二品,“九年连升十级,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用当代的观点来看,这简直就是开挂的人生,逆袭成功的佳话。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作为封疆大吏,曾国藩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潜心于程朱理学的研究,但并不囿于空谈,而倡导经世致用。也不同于一般封建官僚只知安享富贵尊荣,面对国家民族深重的危机,除了身体力行实业兴国,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不遗余力的拔擢人才。可以说,近代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大多都跟曾国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人所共知的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自不必说,唐绍仪、严复、詹天佑等一时之俊,也是在曾国藩等人的倡导下出国留学成长起来的人才。

曾国藩不仅是理论家,也是实干家,他崇奉理学,但并不迂腐。重视对人的培养,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教育家人重视劳动,勤俭持家,保持“尚廉、尚谦、尚劳”半耕半读的家风。世代子孙受益良多,尤其值得后人借鉴。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一、重俭朴。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日常生活中,不讲出身门第的虚荣,要求妻子亲自带领女儿、儿媳每天纺纱、做布鞋、下厨房、做家务。“后辈子侄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却时刻要求家人衣食住行不得借侯府之尊贵摆阔气。据曾国藩小女回忆,她十几岁时,有一次穿了一条缀青色花边的绸裤,曾国藩见了觉得太华贵,让她赶快换掉。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二重力行。曾国藩对家人的要求都是先从自身做起。他从不讲究吃穿用度的华丽,通常每顿饭只有一个菜,时人谐称“一品宰相”。住所尚简,府中仆从少之又少。听说九弟国荃大肆置田建宅,非常生气,在信中以严厉的口吻进行责备。以身作则,时刻检验俭朴家风,使家人不敢丝毫怠慢。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三、轻名利。曾国藩认为敛民财、谋名利、扰公差是损家败业之举,要求即使家境宽裕,家人也应勤耕种、好读书,只有自食其力、自求上进,才能世代兴旺。同治五年,夫人欧阳氏花了七千串铜钱,回湘乡建成新居,对此,曾国藩专门写信:“余平生以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

四、不徇私。同治三年秋天,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赴长沙乡试,曾国藩写信告诫家人:“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半个月后又再次写信,重申“断不可送条子,致腾物议”。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一再告诫家人不许借他的名声牟利,子孙要自强自立。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曾国藩自称是一个笨人,一个笨人逆袭了,从为人做事到艺术,达到人所不能及的高度,有什么秘诀?总的来看,曾国藩异于常人之处,最主要的,就是一生所下的自省功夫,超出了同时代与后来的许多人。比如他曾在日记里批评自己的好利之心:“座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为了人格完美,他不怕露丑,这一点更为一般人所不及。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五写道:“早起,高诵养气章,似有所会,愿终身私淑孟子。虽造次颠沛,皆有孟夫子在前,须臾不离,或到死之日可以仰希于万一。”意思是自己要向孟子学习,长养浩然之气,做一个正直、善良、于国于家有贡献的好人。

6岁读八股,28中进士,37成内阁学士,9年升10级,本朝尚无1人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性的缺点,除了有几分自恋,也容易盲目相信自己的视野、思想、决断。曾国藩的经历和达到的人生高度启示我们,一个人不论出身与天赋如何,只要教育得当,有向自我开刀的勇气,能更客观地省察自己,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作者简介:邵光亭,知名学者、经学史专家,著名书法家、画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教学与传播工作,研究方向涉及中国古典哲学、史学、经学、书法、绘画等,造诣深厚,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诸多领域卓有建树。)

本文作者:不二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793158473914830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