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新闻> 正文

"有争议的后宫女子"之隆裕太后——她做的两件大事,都被人误会

2019-06-16 留学新闻

说到隆裕太后,她在整个清朝历史中的重要程度,应该是跟努尔哈赤划等号的吧。后者是清王朝的奠基人;而隆裕,成为大清帝制的最终收场者。

1912年2月12日,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内,是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布6岁的小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从这一天起,宣统四年改为中华民国元年,中国三千年帝制走到尽头。

关于隆裕,有几个关键词——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侄女,光绪帝皇后,封建帝制中最后一位太后。隆裕不像她的姑母那样被后世广为评说,关于她的历史记载少之又少,也因为少,所以争议不断。

她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当大清皇后,颁退位诏书。有人便说她是妒忌成性的皇后,监视光绪、谋害珍妃;还有人说她是懦弱无能的太后,退位自保、苟且偷安。

然而这些,其实是片面的。

在三姐妹中颜值最低,却被慈禧看中——她成了皇后,也成了"棋子"

&ampquot有争议的后宫女子&ampquot之隆裕太后——她做的两件大事,都被人误会

慈禧与嫔妃贵妇的合影 右一为隆裕

照片中,最右侧的人就是隆裕。有关她的外貌,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他的书中,做了很直接、准确的描述——

"皇后一点儿都不漂亮。她的长相十分文雅,但是却流露着伤感。她稍微有些驼背,极端地瘦,长脸,脸色发黄,牙齿很多都烂了。"

——摘自《权谋档案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赫德兰1888年来中国传教,他的妻子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许多朝廷贵妇的私人医生,所以赫德兰与晚清皇宫多有往来。

隆裕不漂亮,甚至可以说是丑。她不是慈禧唯一的亲侄女,不是皇后的唯一合适人选,可慈禧却早早给隆裕的姐妹们指了婚,然后给弟弟桂祥留下一句话:"喜子不要嫁给别人。"喜子,是隆裕的小名。

&ampquot有争议的后宫女子&ampquot之隆裕太后——她做的两件大事,都被人误会

隆裕大姐 隆裕小妹

隆裕的大姐叶赫那拉·静荣,是一个即便用今天的审美眼光看,也称得上漂亮的人;小妹静芳虽没有静荣出众,但比隆裕还是好看很多。

同样是亲侄女,慈禧为何放着漂亮的静荣、静芳不要,偏偏选了其貌不扬的隆裕为皇后呢?

有一本书也许能给我们答案——《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作者叶赫那拉·根正,他的爷爷是慈禧的侄子、隆裕的兄弟。根正在书中提到,静荣从小被家里娇惯,长相虽漂亮,但性子急躁,家里的事情几乎不管;而静芳是一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人,但只要一遇到事情,马上就火冒三丈;只有隆裕,无论才华还是性格都很出色,处理事情也非常圆满,从来不多说一句话,但很能干,而且她在读书方面几乎就是天才。

比起两个姐妹,隆裕显然更容易调教。慈禧当然明白,以隆裕的样貌,必然得不到光绪宠爱,即便当了皇后,也不会影响她在后宫的地位。而隆裕在宫中只能依附于她这个姑母,在监视光绪这件事上,隆裕必是最好的帮手。

就这样,隆裕成了最理想的皇后人选。

&ampquot有争议的后宫女子&ampquot之隆裕太后——她做的两件大事,都被人误会

电视剧《苍穹之昴》中的光绪与隆裕

1887年,17岁的光绪皇帝亲政。第二年,隆裕走进紫禁城。对于慈禧的意愿,光绪没法反抗。

隆裕在钦天监选定的吉日入宫了,对她来说,在人生到达顶峰的这个时刻,也是悲剧人生的开始。就在同一天,瑾、珍两嫔也被迎入后宫,其中的珍嫔,就是后来独占光绪宠爱的珍妃。

这里有两段记叙,可以让我们知道隆裕当时在后宫的境遇——

"因为她性质仁懦,不仅未受光绪的恩宠,就是慈禧太后也对她没有特恩。在宫廷里名有六宫之权,其实上既受制于太后和皇帝,对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对太监,也不敢骄傲自尊。每日必至两宫,早晚请安。请安完毕,只有闭宫自守,心中惴惴,惟忧郁而已。"

——摘自《老太监的回忆》 作者:信修明

"她十分和善,毫无傲慢之举。我们觐见时向她问候致意,她总是以礼相待,却从不多说一句话。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每到夏天,我们有时候会看见皇后在侍女的陪伴下在宫中漫无目的地散步。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她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任何事情。"

——摘自《权谋档案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作者:赫德兰

她虽是慈禧的侄女,但在后宫中却只能谨小慎微,没有可以霸道、妒忌的权力。慈禧对她,利用大于亲情。

她没有过人才能,却处事率真——不以一姓之荣辱 毁天下之共和

在光绪和慈禧相继宾天后,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尊隆裕为太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统治。在这个历史关口,隆裕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可不同于她的姑母,她一无城府,二不玩弄权术,处事无奇,但却率真。

&ampquot有争议的后宫女子&ampquot之隆裕太后——她做的两件大事,都被人误会

电影《国父孙中山》中 隆裕和宣统

她曾对王公贵族和朝廷大臣表态:"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然后进一步表示:"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在那个时代能说出这样的话,隆裕是让人敬佩的。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这时殿里除了我们三个,别无他人,安静得很......"

后来溥仪才知道,那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他看见袁世凯惟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太后。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提出了退位的问题。

&ampquot有争议的后宫女子&ampquot之隆裕太后——她做的两件大事,都被人误会

这一天,就是1912年2月12日,隆裕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盖章。接着,袁世凯被任命为议和全权大臣,负责与南方各省进行和平谈判。

随后,反对逊位的恭亲王溥伟请求召见,隆裕太后说:"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此时无论是何贵族,均不准进内。"

她没有支持皇亲国戚中的抵抗派作垂死挣扎,也没有支持他们继续分治天下。在《清帝退位诏书》中,有一句话是:"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个王朝的终结,总是伴随着流血和分裂,唯有这次,中国版图基本保持了原样,这其中隆裕太后的作用是不能抹杀的。

身在深宫为“棋子”,但她却是一个读过书、有见识的“棋子”。在她的内心深处从未想反对变法,也不想阻挠共和。如果说她有什么私心,那就是想保存她们母子而已。她用自己手中的权柄,做了她能做的最后决定——顺势而为,和平退出。

&ampquot有争议的后宫女子&ampquot之隆裕太后——她做的两件大事,都被人误会

1915年 袁世凯推翻共和 复辟帝制

孙中山说:"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期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可无论这件事有多大的历史意义,当她宣布退位决定的那一刻,亡国的骂名和屈辱,她都必须背起来。

&ampquot有争议的后宫女子&ampquot之隆裕太后——她做的两件大事,都被人误会

晚年的隆裕

在生命的最后,隆裕对内务府大臣世续感慨:"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又对溥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于长春宫,享年46岁。

本文作者:无历史不诗词(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237780302469582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